【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杜燕飞)当前,在“双碳”背景下,我国正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其中,作为传统能源的重要接替资源,非常规油气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一种名为“煤岩气”的新型非常规天然气正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2024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显示,深层煤岩气产量仅用3年时间快速提升至25亿立方米,成为天然气增产新亮点。
“‘煤岩气’的发现,源于对传统地质理论禁区的一次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邹才能日前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煤层气理论认为,煤层埋深超过1500米后,地层温度升高会导致吸附气含量降低,加之开发成本高昂,长期被视为“开发禁区”。但我国勘探专家在钻探常规油气和致密油气时发现,这些深层煤岩层段常常有很好的天然气显示。
邹才能表示,传统煤层气以“吸附”状态为主,而煤岩气则是“游离态和吸附态并存”,且“游离气含量高”,呈现出一种“跨界”特征:赋存特征接近页岩气,开发方式则与页岩气、致密气相似。鉴于这种差异,2025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团队根据勘探开发实践需要,正式提出了“煤岩气”这一全新概念。
“这一理论创新的背后,是更宏观的‘全油气系统’理论支撑。2014年,中国科学院贾承造院士提出“全油气系统”理论,用统一的视角将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统摄于一个完整体系中。”邹才能介绍,在此框架下,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团队提出了以含煤地层为核心的一种新类型全油气系统,即“煤系全油气系统”。在该系统内,常常共生形成煤岩气、煤层气、致密气、页岩气等多种气藏的组合,这也解释了煤岩气“开井即见气—中后期解吸接力”的典型产能过程。
中国石油煤岩气重点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我国煤岩气地质资源量可达50万亿立方米,其中鄂尔多斯盆地资源量超25万亿立方米,四川、塔里木、准噶尔、渤海湾和吐哈等盆地均具备高效勘探开发的资源基础。截至2025年10月底,全国煤岩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已超7000亿立方米。
当前,我国煤岩气勘探开发已呈现出“多点突破、快速增长”的态势。邹才能介绍,基于“将煤岩作为储层整体勘探”理念,中国石油已在鄂尔多斯、准噶尔等盆地取得勘探突破。其中,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国石油探明了3个千亿方级大气田,地质储量突破5000亿立方米,建成了首个百万吨级深层煤岩气田——大吉煤岩气田。
“2024年全国煤岩气产量达27亿立方米,预计2025年产量将突破40亿立方米,正在规划建设多个百万吨油当量级的煤岩气田,2035年我国有望建成300亿立方米以上的煤岩气生产能力。”邹才能表示,随着技术进步,未来还可能发现更多富含凝析油气的煤岩油气藏,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