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4月18日电 (李自曼)近期,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证券)2022年度报告透露,公司保险代理销售业务正式上线,并成为业内首家且唯一获批保险兼业代理业务“法人持证、网点登记”的创新试点公司。


【资料图】

中新经纬注意到,除券商外,不少银行也在调整保险代理业务。利润率一度在金融行业内垫底的保险,为何成为“香饽饽”?

券商获准开展业务已有10年

2012年,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管理规定》,符合要求的券商理财产品、证券投资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均可由证券公司代销。这标志着,证券公司可以正式代销保险产品。

当年12月,中信证券北京分公司和北京安外大街证券营业部获得原北京保监局核准兼业代理保险资格。根据中信证券年报,公司披露于2013年获准开展保险兼业代理业务。

在获准开展保险兼业代理业务以后,10年来,中信证券并未披露过其开展保险代理业务详细情况,仅在2022年年报中介绍,上述保险代理销售业务内容是在财富管理业务板块中。

目前,券商代理保险业务方面,不少是由分支机构或营业部取得兼业代理保险牌照,法人机构是否必须申领牌照并未有相关规定。

根据中信证券在官网披露的代销保险信息显示,目前该公司共代销22款保险产品,包括寿险、年金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等类型,都来自中信保诚人寿。中信保诚人寿与中信证券同属中信金控旗下。

除中信证券外,也有其他券商涉足保险业务。如银河证券曾在上海试点营业部代销个人寿险产品;北京证券曾与瑞泰人寿保险公司开展投连险产品营销合作;光大证券曾与光大永明人寿启动证券保险业务合作,并选择广东试点。

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看懂APP联合创始人付学军对中新经纬表示,券商加大保险代理业务的举措可以看作是拓展业务范围和增加收入来源的一种尝试。保险代理业务可以为券商带来稳定的佣金收入,同时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增强客户黏性和满意度。但是,券商在开展保险代理业务时也需要注意风险控制和合规问题,以保证业务的稳健发展。

银行保险代理保费破千亿

近三年来,受市场行情影响,保险产品因其稳健性和跨周期性的特征在理财产品市场关注度提升。除券商外,保险代理业务正在成为银行增收新支点。

根据上市银行2022年年报显示,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大行代销保险保费均破千亿,招商银行2022年代理保险收入124.26亿元,同比增长51.26%,业务贡献攀升至该行中收来源首位;平安银行代理保险收入增长高达30.9%,成为该行大财富管理重要增长引擎。

而在上市险企寿险业务中,银行保险业务占比持续攀升,有险企银保渠道业务占比已近三成。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达634.15亿元,同比增长28.6%;太平人寿银保渠道保费达491.5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30.78亿元),占比达到27%。

据银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部此前数据,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约2.1万家,代理网点22万余家。其中,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法人机构约1930家,网点18万余家;开展相互代理的保险公司法人机构55家,网点4万余家;其他兼业代理机构约1.9万家。

相比银行保险代理的网点数量众多、业务保费强劲增长,部分券商在拿到保险代理牌照后并未实际开展业务,不少券商甚至注销了保险代理牌照。

2019年,中信证券北京安外大街证券营业部和中信证券北京分公司两家机构,都因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而被注销保险代理资质。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师杨泽云对中新经纬表示,保险产品的收益率明显不如券商的股票、基金等产品。跟银行相比,券商的线下网点也较少,展业受一定的局限。

在付学军看来,券商代理保险业务的优势在于其具有较强的投资理财能力和金融市场分析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投资建议和风险控制方案。此外,券商代理保险业务也可以与其他金融产品进行组合销售,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劣势在于,相对于银行,券商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户信任度可能较低,需要加大宣传和信任建设力度。同时,券商代理保险业务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