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华商报联合西安市教育局和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推出的“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征文活动评选结果出炉,近6000名师生参与投稿,最终共有88篇征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评审专家现场感叹:“今天孩子们的作文让我看到,曾经先辈们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精神,在青少年一代身上得以传承,更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担当,我深受感动。”1个月收到作品近6000篇88篇优秀征文进入最后的终审
(相关资料图)
2022年11月,“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征文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由西安市教育局和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华商报社联合举办,围绕“强国复兴有我”的主题,针对小学生、初中生、教师三组分设“祖国,我想对您说……”“对爱国的认识和理解”“见证教育这十年”三个子主题,旨在引导广大师生和社会群众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深远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深刻把握一体化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
本次征文活动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征文,优秀作品在华商报以及华商全媒体平台上选登。活动启动仅1个月收到作品近6000篇。
为了保证本次征文评选科学公平公正,评选活动包括自主参与、教师指导、初评、复审、终审五个环节。历经3个月的严格审阅,评委会从近6000篇投稿中,最终筛选出580篇优秀征文。本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多人同时审阅,经评委会商榷后确定88篇优秀征文进入最后的终审。
2023年4月6日下午,“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征文活动终审在华商传媒集团三楼会议室举行。评审专家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西安市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思政学科教研员等5人组成。现场评委按照主题、语言、结构三个层面对入围的作品进行最终评审,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58名。
“每个奖次除了学生作品之外,都设有2位教师,充分体现了活动全方位、立体性、师生共同参与,共学、共建,很有意义的过程。”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玲在评审现场介绍,“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老师对学生写作方面的指导,也有学生、家长共同研讨的过程,这些都体现了家风、爱国传承。特别是家庭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的鲜血、汗水,今天在这些孩子们身上得以传承,在文中更看到他们的担当,我深受感动。”
活动体现了时代要求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本次征文活动得到专家、评委一致好评:“在教育新课标颁布之际,西安市教育局和华商报联合举办的‘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征文评选活动,是落实新课标中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际举措,既体现了时代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培养最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高品质中华青少年打下坚实基础。”“本次征文活动,通过市教育局、华商报搭建的平台,让我们看到许多学校对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语文教学、写作指导的有机融合。”评审会现场,陕西省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思政学科教研员杨婉丽、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教育科研部主任刘艳艳称赞道。
在贾玲看来,本次主题征文体现了大思政的理念,也是一次难得的跨学科融合实践活动,“过去我们讲文史哲不分家,今天也一样,教师之前的跨学科融合、大语文观、大思政观,目的都是综合育人。”她建议各学科的老师,在学科融合上做一些探索、突破,能够更综合地呈现教育教学成果。
对于本次征文中的学生作品,现场评审专家也指出了部分文章中的不足:作文中没有鲜活的事例;列举事例与自己无关;行文没有点题。“作文不能没有鲜活的事例,文中不能只有正确而与自己无关的话。”杨婉丽建议,作文教育中老师们可以教育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中国梦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相结合,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本次征文主题鲜明,学生语言表达总体来说行文规范、表达精准,情感真挚,但是有的内容比较空洞。”贾玲建议孩子们在写作中把自己融进去,把写作的过程当作一个自我培育、提升思想认识的过程。希望老师们在日常写作教学中做得更加细致一些,把作文、做人结合起来,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华商报记者 谢睿 实习记者 朱哲
关键词: